一档关于创作、学习和生产力的专栏,分享我在创作之路的所学所想,帮你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和创作者。 每天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新知和经验,作为一个关注知识管理的创作者,我喜欢学习和分享知识,也喜欢与朋友们分享手冲咖啡。在《知识分享壶》,我希望像冲咖啡般为你呈上新鲜的分享,要提神醒脑,也要久久回味的余韵。
但在订阅之前,我希望你能了解下面的信息再做决定。
这里是 MrCoffeeTalker,为了方便,你可以叫我咖啡。
我原本的工作是研究和拆解游戏,分析其中的各种系统和玩法设计,简单来说是玩游戏、研究游戏。
这个工作一做就是 6 年多,在层出不穷的新挑战下,我自学了 Python、社会科学、游戏知产法、图数据库、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知识。
借着学到的知识,我在新人培训中收获了满分的授课评价,也帮法务打赢了一场业界里程碑式的知产官司。
工作外,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学习、分享知识、帮助人们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。
在 2020 年春节,一股未知的恐惧在国内弥漫,放假回家后,我在 Coursera 自学完了两门流行病学课,随后开始啃最新的论文,在知乎科普关于流行病的知识。之后,我参加了一些线上志愿者的工作,为了向日本募集口罩、翻译过海报,为了帮志愿者调动上海的线下资源、写自动化帮忙收集过街道办的联系方式。
为了管理研究中的各种信息,以及自己跨领域学习的知识,我有幸接触并熟悉起了笔记工具 Obsidian 和 Notion。在探索知识管理一年多之后,我终于鼓起勇气,在少数派写文分享了自己如何用 Obsidian 做知识管理,意外获得了热烈的反响,很多读者给我留言,说这篇是他们看到过的最好的知识管理文章。
在 3 年的风波过后,一切仿佛一场梦,或许是知识管理文章的成功,让我的关注点也转到了一件想做了很久的事,成为创作者。
但真正行动起来,才发现想是一回事,做又是一回事。即便学过那么多知识,我也发现,如何做好创作、很难找到像样的学习资料。
而我原本就有一些学习的经验,又对自动化、效率工具有积累,这些都是能用在内容创作上的,而我那时正好想着开启自己的 newsletter,持续写作分享。
于是几个月后,我开启了这个专栏。
《知识分享壶》是一档关于创作、学习和生产力的图文专栏,帮你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和创作者。
很多人想学新东西,但想的念头大多变成了遗憾;很多人想做创作,但很少有人能持续做下去。
如果你也想学习新领域的知识、创作内容和他人分享你学到的,我想通过这个专栏帮你做得更好。
我会在这里分享我在创作和阅读中的所学所想,一些例子比如我在海外头部创作者直播中学到的、或是我看小红书前算法工程师访谈学到的。更新频率方面,我希望先往双周更发展,后续根据质量和更新压力、再看是保持双周更还是改为周更。
如果你不确定我在这边的内容质量,或是对小报童的阅读体验有疑惑,可以参考我之前免费公开的这篇文章。
小报童默认会通过微信推送,但也支持通过邮件推送(类似 newsletter,用邮箱订阅就可以),邮件里的效果如下:
(邮件订阅小报童的效果,以我在 Google 邮箱收到的为例)
说到邮件订阅,如果你偏好在 Cubox、Readwise 这类稍后读应用里阅读,我也帮你测试过了它俩收藏的效果。目前看更适合在 PC Web 端这么做,移动端收藏小报童会比较麻烦,详情可参考这条即刻动态。
但需要强调的是,这个专栏并不适合所有人,由于我目前的粉丝量级、专攻的内容形式有限,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之一,我并不推荐你订阅:
全网粉丝量级在万级以上(我还没达到这个量级,可能无法在实践经验层面给到很好的参考)
想学习播客、短视频创作经验的(我对播客有兴趣但暂时还未涉足,短视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涉足)
如果你有以下情况,这个专栏可能更适合你:
偏好图文创作,全网粉丝还在千级以内(我的经验或许可以帮到你)
对知识管理、学习和笔记工具感兴趣(意味着我们兴趣一致)
做知识分享、创作教育性内容为主(因为我也是专注做这类的)
喜欢溯源了解更多(我习惯于在图文结尾附上参考来源)
在创作的路上,期待能和你一起成长。
如果你对付费的形式有顾虑,我可以理解,只要你对我关注的主题感兴趣,你依然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我日常的公开分享: